相关资讯

相关录像

相关集锦

热门TAG

当前位置: 首页 篮球 NBA

威少被交易时,雷霆下一个MVP已在阵中

直播吧    2025-05-22 09:56:45

“我永远对俄城心存感激,这里给了一个少年机会和信任。”

当威斯布鲁克作为掘金球员在季后赛重新回到雷霆主场,雷霆球迷们献上了响亮的掌声,与此同时,还有更响亮的MVP呼声。

掌声是给威少的,但MVP的呼声,是给如今的雷霆新王,谢伊-吉尔杰斯-亚历山大。

实际上,威少和亚历山大曾经还做过5天时间的“队友”。

2019年夏天,雷霆总经理普雷斯蒂正忙于拆队交易,海量电话带来的信息过载,纷至沓来的猜测和质疑,让他在送走威斯布鲁克的那一晚格外迷茫。

可就在交易敲定的那个深夜,普雷斯蒂听到了训练场上传来的运球声,他确信加上自己和门卫,整座球馆不会超过三个人。于是穿过昏暗的球馆走廊,透过二楼办公室的窗户,他看到了21岁的亚历山大在球场上苦练急停跳投的身影。

5天前,亚历山大和乔治互换了东家,考虑到快船送出的一大把首轮签,当时你很难断定他就是这笔大交易的最大筹码——他甚至没来得及穿上雷霆的训练服。

这一幕实在有些讽刺,不过普雷斯蒂无暇问责后勤部门,毕竟当时的雷霆就像一列刚驶入换乘站的早高峰地铁。无数的面孔闪过,他的脑袋里只有一个念头:“如果这家伙将来打出名堂,我一定要记住现在这一刻。”

很快普雷斯蒂就发现自己图样了,关于亚历山大,他要记住的远不止这一刻。

新赛季到来后,普雷斯蒂在队内训练中目睹了亚历山大和保罗的对位,亚历山大标志性的节奏变幻、急停急起,他的长手长脚、凌厉突破和后仰跳投,狠狠戳中了球探出身的普雷斯蒂的心脏:“作为一名球探,当你考察一名球员时,你偶尔会看到一些特别的东西,这时你就会满心激动地站起来,环顾四周,希望没有别人发现。”

此刻,普雷斯蒂终于确认,在选中、培养、送走了哈登、杜兰特和威斯布鲁克之后,亚历山大就是自己苦心寻找的下一个球队门面。

再往后,就是“我独自升级”的爽文剧情——加盟雷霆第一年,亚历山大的场均得分就暴涨8.2分,往后每年都更上一层楼。到第四个赛季,24岁的亚历山大正式进化成场均31分的一阵巨星,又过两年,亚历山大正式成为联盟得分王、68胜第一种子的绝对核心、常规赛MVP。

但这些光环只在普雷斯蒂和围观球迷眼中分外耀眼。对亚历山大来说,从加拿大多伦多郊区1米63的瘦弱男孩,到整个NBA最出色的篮球运动员,这26年的成长并无太多秘诀和跌宕起伏,在空无一人的新球队训练馆里加练到深夜只是他平凡之路上微不足道的剪影。

“我不断练习技巧,一直在进步,这就是我的人生故事。”

亚历山大的成长离不开体育家庭的熏陶,父亲沃恩-亚历山大打过职业篮球,是自己的启蒙教练;母亲沙曼是女子400米选手,曾两次参加奥运会。在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她从没跑过400米以上的项目:“这意味着我知道自己的目标和定位,我的孩子也需要这样,我要用这种方式抚养他们。”

沙曼简直把生活当成了另一份需要严格规划的职业生涯,退役后的沙曼换了好几份工作,还和沃恩离婚,成了单亲妈妈。可无论情况有多糟糕,压力有多大,她都会等儿子们睡觉后再哭泣。对自己要求如此严格,对孩子的教育可想而知——家庭作业的重要性在第一位,饮食健康在第二位,自信内敛在第三位,衣着得体在第四位。

孩子们可以在家里胡闹,但只要他们走出家门,最好打扮得体,可能这就是亚历山大成为潮男的原因:“我们出门的时候,要确保自己的衣领翻好,衬衫没有褶皱,没有鼻屎和眼屎。因为一旦走出家门,我们就代表整个家庭,这种认同感也转化成了我现在的竞技状态。”

早在大学时期,亚历山大就是全队公认的在训练场和教室里最勤奋的人,而沙曼在得知这一点后,还主动给主教练发信息,请他们提防亚历山大因此自满。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母亲了,简直是加拿大版本的虎妈。

在沙曼的教导和管理下,亚历山大的生活节奏规律得像机器,他不会在9点睡前突发奇想地打电话玩游戏,也不会临时改变早已定好的训练计划,每场赛前他都会吃一个苹果,完成每一项赛前例行训练,甚至写字的字迹都工工整整。他就像严格守序的强迫症,只有完美遵循每项流程,才能得到内心的安宁。

毫无疑问,这样的性格简直是天选打工人,就算拿去拧螺丝都能拧成流水线组长,放在篮球运动员身上更是绝杀。雷霆主帅戴格诺特就夸奖道:“这一切都不复杂,关键是他的勤奋和投入程度,这正是他如此出色的原因。”

更可贵的是,亚历山大没有像很多中国小孩一样,在严苛的规训中压抑自我,最终不是走向爆发就是走向沉默,也没有像电影里的卓别林那样,在无休止的拧螺丝中异化成机器。相反,他享受这种规律的、稳扎稳打的生活方式。就算已经独立生活,他依然会严格控制训练计划,尽自己所能地把时间节奏安排得更规律。

戴格诺特曾经在休赛期探访过亚历山大的老家,在他看来,亚历山大就是一台无情的训练机器。每天早上准时抵达篮球馆开练。之后回家用壶铃练力量,用阻力带做俯卧撑、引体向上和所有能想到的动作。日复一日,然后在赛前训练营惊艳所有人。

亚历山大坚信自律带来自由,他本人就是自律的最大受益者。13岁时的亚历山大只有1米65,喜欢打橄榄球,刚被他爹拎到圣托马斯莫尔中学的体育老师德维恩-华盛顿面前——初次见面时,亚历山大还穿着橄榄球护具,就像他多年后穿自己的衣服在雷霆球馆训练一样。

让华盛顿觉得亚历山大与众不同的是,这个孩子向他提出了一个请求:“老师们能不能在每天早上6点之前把体育馆的门打开?这样我就能在上课之前训练一会儿了。”

自那之后,华盛顿不记得亚历山大哪天没有在6点开始训练。有时候亚历山大5点就到了,学校的老师没来开门,他就去别处找个球场先练。

华盛顿将自己形容为“书呆子”,而亚历山大毫无疑问是个“球痴”,两个人一痴一呆,沉迷于篮球世界无法自拔。

这是对亚历山大打法形成最重要的一段时间,因为华盛顿决定把自己对于篮球的所有理解传授给这个孩子,你可以把这称为他的《书呆子三部曲》——

一、物理学。

“如果你是一辆四档的汽车,不要一上来就把自己挂到四档,而是要学会控制。从三挡换到一挡,再从一挡换到三挡,然后慢慢降到二挡,接着再回到一挡,最后再升回二挡。避免从二挡直接换到三挡,因为那样太容易被预判。”

二、生物学。

“你要有一个稳定的心率,这样你就能保持冷静。在换挡时,你可以在心里默念‘1001,1002’,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来维持自己的心率。”

三、几何学。

“如果你从A点出发,想要到达B点,其实你有无数种选择可以考虑。对手防你的时候,你可以同时瞄准C点,让他们以为在那个点防住了你,然后你再朝着真正想要的方向去进攻。”

“即使你像火箭一样快,如果别人知道你要去哪,一样可以预判你的行动。”

对于一个初中的孩子来说,要理解这些并应用在训练和比赛中,是相当难的事情。但对于亚历山大来说,只需要几天就可以了。

华盛顿就这样看着亚历山大练习急停急起的变节奏突破、用左右两只手连续高抛上篮、禁用右手苦练左手控运……

即使在午休时间,也要反复看保罗和纳什的比赛录像,甚至时刻用笔记本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细节,在闲暇时再拿出来阅读,日复一日,一刻不停。

华盛顿说,他从没有见过如此刻苦的球员,而且,“他还是自我驱动型,完全不用别人驱动他。”

亚历山大非常清楚自己的短板:“我从来就不喜欢詹姆斯的比赛,他有着超人的身体素质,身高2米多,壮得不行,我可不是这种人。”

他当然也明白自己的长板在哪里,十多年来,亚历山大无比直观地感受到了纪律、规划和努力带来的正反馈。

他从14岁开始试训加拿大国青队,连着三年被淘汰,高一年级甚至没入选校队,大一赛季打到一半才进入首发,刚打完NBA的新秀赛季就被从洛杉矶卖到俄城。无论在哪里,都没人想过,这个瘦削的男孩能爆发出多大的能量。

2020年的泡泡园区,当雷霆队在奥兰多重新集结时,所有人都惊叹于亚历山大的竞技状态和神速进步。毕竟这是个纸醉金迷的商业圈,有人停摆归来胖了几十斤彻底废掉,有人休赛期涨成了气球要用半个赛季调整状态,而亚历山大,这个20出头的瘦小伙,迅速实现了产效齐飞,就算在训练赛对位施罗德和保罗,他依然是全场最靓的仔。

和普雷斯蒂一样,戴格诺特也被他戳中了心脏:“他开始更多地控球,不再费力融入其他人,他状态很好,比交易那会还要出色,他是靠自发的磨炼变成现在这样的。所有人都意识到,他开辟了另一条道路。”

亚历山大的确开辟了另一条道路,他并没有主流超巨们一眼便知的出众天赋。可他总能靠着1米98的锋线身材和后卫级别的投突传技术,在几乎每一项进攻技能上都打出顶级水准。

论速度,亚历山大不如福克斯,论爆发第一步和篮下终结也没有莫兰特那么耀眼,他的场均跑动里程是全队第二,跑动速度却是倒数第二。但他确实是突破怪兽,连续5个赛季场均突破冠绝联盟。

论远射,亚历山大不如库里,论得分爆发力也没有手感滚烫的东契奇布伦森米切尔那么炸裂,以至于被冠以“人类31分精华”的绰号,生涯前六年的单场最高分只有44分,直到本赛季才突破50分大关。

但和妙手偶得的单场高分相比,用一发发复古的中距离干拔,每场稳定射落三四十分,显然更符合他的三观。

除了联盟顶级的突破和中投之外,亚历山大曾经被华盛顿教练传授的进攻节奏可谓是当今篮球世界独一档。和其他擅长加速的后场巨星相比,他更擅长减速。

其实在这几年里,NBA对“急停”能力的研究愈发深入,专攻运动科学的P3实验室分析了上千名NBA球员的体测数据,给这项能力起名叫“全方位制动系统”,归根结底取决于球员的脚踝灵活性、核心稳定性和下肢的制动能力。巅峰期的哈登就是这项能力的佼佼者。他的绝对速度并不快,可凭借假动作、节奏变幻、急停急起和控运技术,依然能轻松过掉最出色的防守人。

在得知这一概念后,华盛顿后知后觉:“事后看来,他的步幅那么大,却能迅速停下脚步,快速做出下一套动作......这种画面就不该出现,这绝对是一种天赋。”

天赋就像潘多拉魔盒,里面有惊喜,也有诅咒。脚踝用力过多总会出问题,亚历山大也曾遭遇足底筋膜撕裂和脚踝伤病的困扰,好在他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节奏——加练,无休止地加练。

亚历山大开始赤脚跑步以强化足部韧带和神经,2023年,他又和私教伊里奇开发出全新的脚踝训练法,并在之后每一天的固定时段里,无情地重复这些训练项目。

伊里奇亲眼见证了亚历山大的蜕变,和每个见证者一样,折服于后者的专注和投入:“我听说过乔丹对训练的执着态度,也有幸看过好几次科比的训练课,我知道现在说这话有点早,但乔丹和科比身上那种特质,亚历山大同样拥有。”

如今,亚历山大也早不是那个凌晨5点自己一个人训练的卷王小孩哥,而是一整个团队陪着他一起卷。

他有一个名为“日出小分队”的训练团队,包含了各种身高体重的成员,用来模拟各类NBA球员和亚历山大的对位,甚至很多时候,是几个人一起上,去防守亚历山大一个人。

但实际上,“日出小分队”的成员们,在陪亚历山大训练的日子里,从来没有见到过日出。亚历山大6点开练,他们比亚历山大还要提前1个小时到场,所有人都被亚历山大的自律和不知疲惫感染:“我们很辛苦,但他才是世界上最辛苦的人。”

在这个被按下了加速键和快进键的世界里,亚历山大就像执着于一倍速拉片的原教旨电影迷,他完美践行了母亲的教育理念,长成了强大而内敛的26岁模范青年。

面对记者“你怎么这么稳定”的提问,他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这辈子都这么稳定。”吓得身旁的队友张口瞪眼。

他在场上的节奏瞬息万变,在场下的节奏却始终如一。当人们惊叹于他的急停变向连续晃过两人,或许只有他自己才明白,正是这种十年如一日的稳定节奏,才练就了他不可捉摸的诡异连招。

亚历山大的稳定不是随便说说,刚刚步入巅峰期,他就规划好了整个职业生涯:“我付出了这么多努力才走到如今这一步,幸运的话,我还能在NBA再打10年。”

“所以,为什么不在下一个10年里继续全力以赴,看看自己究竟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呢?”

欢迎大家来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后厂村体工队”看看,有更多NBA、CBA相关考古、评论和人物内容>>

(文/潘志立)

热门专题